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10206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熟悉我国劳动法规与政策,系统掌握工作分析、招募甄选、薪酬福利、绩效管理、培训开发、职业规划等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技术,拥有创新开拓意识并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人员素质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组织行为与领导科学、劳动法、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等。
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到专门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新兴行业(如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教育培训机构、在线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等)工作;本专业拥有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可进一步深造,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2013)
专业解读
教授谈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校于1952年开设水土保持课程,1958年开办水土保持专业,1980年成立水土保持系,1992年成立水土保持学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理论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水土保持人才培养中心、高水平科研成果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一方面,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金融资源而成为核心资源,人才争夺日趋激烈,这使得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有很多企业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要保证其健康发展,考核与评价如何分离,责任和权利怎样结合,目标与意愿如何统一,关键员工如何避免流失,接班人如何培养等问题,都是摆在企业家和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而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专业,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政策与实务,涵盖了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配置、员工关系、薪酬激励、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随着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如何向人力资源管理要效益,如何向人力资源管理要和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收本科生已是第十一个年头,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人资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安排非常实用,特别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专门技术的实践训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既有丰富的专业基础课,又有系统的专业理论方法课及专业技能课。其中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课,主要是考虑为学生打好理论和方法的功底,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能,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养成专家型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专业技能类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侧重于具体的操作技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行动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胜任工作奠定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都是这个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涉及的学业内容比较丰富,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此相应,该专业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事心理学、劳动法学、企业工资管理、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险实务等,还要接触许多典型案例,要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自己所学,在人才竞争中作一名慧眼的“伯乐”。
就个人是否适合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否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由于人资专业主要是研究与人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求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如果学生对于人际较为敏感,善于观察和分析人事,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打造未来的伯乐––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资03-2班 邓美玲
材料:一份对本年度上海交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状况的调查表明,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前景持续看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也较为乐观。
据调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职企业分布于金融保险业(30%);信息产业(13.3%);咨询服务业(16.7%);快速消费品(16.7%);电子技术(6.7%);制药与生物工程(6.7%);耐用消费品(轻工、家电、服装、纺织)10%。主要集中于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些数据更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未来行业竞争中无可比拟的优势。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核心资源也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资源”的竞争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资源”的竞争(也称为智力资本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者担负着为企业“择人、育人、用人、留人”的重要任务,即通过完整有利的管理系统及完善的激励制度让“千里马”在“伯乐”的有效栽培下为企业发挥其最大的热量。“伯乐”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人员管理模式,分析影响员工工作效果的各个因素,探讨如何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激励员工、发挥员工潜力,开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他们要精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还要精通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熟知人力资源规划,招聘,职业发展,薪酬绩效考核,组织管理与变革,沟通等过程管理内容。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从五十年代的"劳动经济学"专业发展而来的。其间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劳动经济学"专业初创时期,"文化大革命"十来年的停办时期,1977年至1992年"劳动经济学"专业与"劳动人事管理"专业并行发展的时期(1992年国家教委决定将"劳动人事管理"专业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直到1997年,部分院校仍以"劳动经济学"专业的名义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1998年才真正进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发展的时期。
经过四十多年的曲折历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它已被正式列入大学本科专业目。并且它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已经成为高校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到1999年全国还只有37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增加到60余所。"人力资源管理"还被列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一个专业方向。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企业对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此专业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事心理学、劳动法学、企业工资管理、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险实务等,还要接触许多典型案例,灾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自己所学,在人才大潮中作一名慧眼的“伯乐”。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文理兼宜,但是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各级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各类大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且多是各企业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进入领导阶层,参与企业的决策活动。薪酬相对来讲也很高,大多在4000元/月左右,据专家预测,这个薪酬水平在未来几年内,还会继续上升。
现今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人才的竞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为“未来的伯乐”—人力资源管理的学子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古语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现在我们可以坚定的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也常有。